宋高宗趙構
杭州孔廟石經閣里珍藏的“南宋太學石經”是宋高宗趙構與皇后吳氏在南宋紹興初年為太學標準讀本所書,這些石經曾作為古代學生標準課本。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圍汴京,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欽宗命其出使。后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有士卒萬人。次年,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盡被虜走,北宋王朝滅亡。趙構在外組織勤王兵馬,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南宋太學石經可謂其書法藝術的代表之作。“千足留故跡,光彩耀殘碑。”南宋石經雖非足本,字跡至今也多有殘剝,但其書法甚工,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清代,到杭州府學摹拓南宋石經的文人學子絡繹不絕,其場景當時甚至有“一字萬人摹”的夸張描寫;有的還以南宋石經拓本作為高雅禮品向外地師友鄉誼贈送。這固然由于南宋石經書法造詣自有相當高度,加之碑石由“良工鐫刻”,刻工精秒的緣故,更是因為經文書法出自南宋一朝精于書畫的天子趙構之手,使人感到尤為珍貴。
在七朝太學石經中,南宋石經是唯一有皇帝御書的石經,南宋石經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也是宋高宗親書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