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內文廟“文廟門”
越南河內文廟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建筑群,位于河內還劍湖西側,是越南黎王朝的祭孔廟宇和國子監。越南黎朝的開國君主以孔孟之道治國,1010年下詔書把安南國都從花蘆遷到升龍(河內),于城內建廟祀孔子,教化臣民。1070年文廟建成。《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庚戌年,李朝圣宗皇帝神武二年(1070年)八月秋建文廟,立孔子,周公及四配塑像,畫七十二賢肖像,四季供祭,并讓皇太子前來學習。”文廟建成5年后,又于1076年在文廟旁建成國子監,后人擴建改名為國學院。此為越南第一所國立大學。
中國曾有一位曠世才子埋骨越南,他便是寫出千古奇文“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王勃。當年,年僅二十六歲的他乘船往交趾(越南北部)看望在那里做官的父親,突遇風暴,全船人無一幸免。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專門建造寺廟,還把他們父子尊崇為越南的兩位“福神”。現在的河內,很少有人知道王勃。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文廟,那里面供奉著中國文化的傳世大儒孔子,可見,越南與中國文化曾經往來甚密。
河內文廟坐北朝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當時仿照山東曲阜孔廟修建,因此布局上與中國的文廟大致相同:欞星門,魁文閣,泮池,杏壇,大成殿等建筑一樣不少。河內文廟前后共五進庭院,代表中國文化中“水木火金土”五行,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德。
越南河內文廟奎文閣
河內文廟第一進庭院由“文廟門”進入,為一道。第二道為“大忠門”,即成達。院內兩側有兩個方形蓮池,這時可以看見第三道門:奎文閣。
奎文閣建在四條方柱上,上層以格木建成,閣上四道門向四方,象征著魁文星光芒四射。下面開有兩道門,稱為秘文與蓄文,象征著文章涵意深遠,文辭優美。魁文閣是整個文廟最有名的建筑,曾經被南越政府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志,又被越南政府列為河內文化的標志。
越南河內文廟天光井
奎文閣同遙遙相對的大成門之間,一方明凈的池水倒映著藍天白云,這就是有名的天光井。天光井東西兩側為“進士坊”, 整齊地排列著82塊進士碑,每側為41塊。因越南沒有狀元,所以沒有狀元碑而只有進士碑。1484年,以重視文學著稱的黎圣宗下令在文廟國子監樹碑,記載從黎圣宗大寶三年(1142年)起考中的進士名單。所以越南民間常用這樣的話鼓勵子弟用功讀書:“金榜石碑,千秋永存。”
越南河內文廟進士碑林
進士坊的82塊石碑均由石龜馱著,形態各異,每塊高約1.5-2米不等,記錄從1442年到1779年337年間82屆科舉的1306名進士的姓名與籍貫。其中有兩位進士相當特別,那便是12歲考中的阮賢和68歲才考中的郭童寅。碑文則都是對歷朝歌功頌德。
從大寶三年到1779年的最后一場科舉考試,按黎朝的制度應進行110多次考試,但由于戰亂,現在河內文廟只存有這82塊進士碑。每塊碑上部標有科舉考試的時間,碑文的撰寫者、書寫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進士名單。每一塊碑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集書法藝術、龍鳳花草人物等雕刻藝術于一碑,令后人贊嘆不已。
越南河內文廟大成殿
河內文廟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大殿,正中供奉著孔子和七十二宿儒,前置香案,堂上有“萬世師表”金字匾額,其字體和山東曲阜孔廟的匾額一個模樣。側面有演奏古樂的小廳,另一邊是藏書房,藏有《論語》,《孟子》,《禮記》,《春秋》等古典中越文書籍及研究儒家學說的書刊,不少珍藏本來自中國。
越南文廟國子司業朱文安坐像
越南河內文廟唯一與中國孔廟不同的是,在大成殿的后面還多了個殿,專門供奉越南的儒學大師朱文安,他對越南儒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地位等同于中國的朱子,河內還有兩所重點中學,被命名為文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