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江漢文化與新洲問津文化的交流、交融,2017年11月5日上午由金橋讀書評論學會、問津書友會主辦,江漢金橋書吧、新洲區問津書院承辦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金橋”與“問津”文化交流活動在問津書院成功舉辦。武漢市江漢區文化局張建明局長帶領武漢微馬各志愿者分隊長以及江漢區金橋書吧各位吧主會長,武漢市新洲區文化局副局長謝和清局長帶領問津書友會會員,來到新洲問津書院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活動現場,江漢區與新洲區書友共話讀書之趣、之樂、之志,共同架設“金橋”與“問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橋梁。
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國,在此“使子路問津”;
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杜牧在此興學宮、弘儒學;
800多年前,宋代禮學大師朱熹在此登壇授業;
500年前,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在此游歷講學。
如今,十三棟五十余間的宮殿式建筑群,錯落有致、佇立于此,在省、市、區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支持下,千年問津書院得以重生,一座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大課堂、大基地得以建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問津書院的存在,有其極豐富的價值:一是情感價值,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性、延續性和精神性,蘊含著人民的精神追求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風俗習慣等無形的文化內涵。二是文化價值,包括文獻價值、歷史價值、考古價值、美學價值、象征價值乃至建筑學、生態學價值,這些沉甸甸的文化大禮包,讓我們享用不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問津書院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研究。三是利用價值,書院傳承了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踐行了興學育才的教育宗旨,助推了學術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問津書院培訓學員民族正氣、道德操守、治學態度、興學精神、為學風氣的文化底色,是中華文化的寶貴文脈;其管理方式、學規、教法,在歷史研究、學術推廣、文化交流等方面,特別是對社會風氣的純化,對教育的推崇,以及尊師重教、耕讀傳家等具有重大的理論研究價值。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問津書院必將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近幾年來,問津書院主要從四個方面策劃組織活動。一是開展學術研究活動。歷史上曾有杜牧、朱熹、程頤、王陽明等諸多名家大儒在這里講學,這個講學的傳統一直是我們傳承問津文化的基本功能。問津書院百年大修后,這里每兩月舉辦一期問津學堂,先后邀請了武漢大學郭齊勇、歐陽楨人、北京師范大學蕭放等近幾十位知名專家教授來這里講學。現代學術研究與深厚的歷史文化根脈很好地結合起來,引導人們以問津精神追求和探索學術進步。二是開展文化活動。恢復了中斷近百年的春秋兩季祭孔活動;承辦了書法、美術和民間藝術展演等各類藝術活動,并舉辦優秀文化精品展覽;策劃舉辦格調高雅的群眾文化活動、社會公益活動,豐富了書院文化活動內容,提升了書院人氣。三是開展品牌宣傳活動。著力宣傳和打造問津文化品牌,實施邾城西移戰略,投資五十億元建設“問津新城”;新建了一條進入邾城的景觀大道——“問津大道”;“問津求真”的武漢教育精神就把“問津”擺在首位,武漢電視臺開設“問津國學”欄目,湖北省孔子問津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問津》雜志和其它以“問津”名義主辦的雜志、報刊、網絡欄目等,都是打造問津文化品牌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金橋”與“問津”文化交流活動,就是宣傳、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和積極行動。